殷牧师:活出福音的使命
我们知道现在教会有很多的挑战。今天教会的挑战有内部的和外部的。面对这些挑战怎么办呢?
我们知道现在教会有很多的挑战。今天教会的挑战有内部的和外部的。面对这些挑战怎么办呢?
在我人生的每一個台階,在我人生的每一個小站,你的手總是在攙拉著我,把我帶在你身邊。你愛何等的長闊深高,我心發出驚嘆。我已起誓要跟隨主,永不改變。
有一位神,高坐在榮耀的寶座,卻死在十架挽救人墮落。有一位神我們的神,唯一的神,名叫耶和華,有權威榮光,有恩典慈愛,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
求主给我一颗心,为你而活。抛开世上所有,不再思索。给我力量不至滑跤,走余生几里路。不论我在何时何方,愿主来保守。
求主给我一颗心,为你而活。抛开世上所有,不再思索。给我力量不至滑跤,走余生几里路。不论我在何时何方,愿主来保守。
感谢神祷告蒙应允,感谢神未蒙垂听,感谢神我曾经风暴,感谢神丰富供应,感谢神赐我苦与乐,在绝望里得安慰,感谢神赐无限恩典,感谢神无比慈爱。
我们今天看到的系统神学的一个基本格式,而这种写法在我看来恰恰是有悖于圣经的启示的。为什么呢?因为三一的神学、三一的观念、三一的行动、三一的自我启示,是贯穿于整本圣经的,贯穿于圣经的每一章和每一节里面。
现在西方有两个影响力比较大的理论体系,一个是新加尔文文主义,一个是新自然法。新自然法和新加尔文主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拆毁神圣-世俗之间的隔墙。对它们来说,所有的领域都可以荣耀上帝,所有的领域都可以促进人的灵性和人的幸福。
二十世紀初至今,劇烈變動的中國亦深深捲入全球性宗教復興。中國基督教逐漸本土化,匯入中國文化,成為一種「新傳統」。在中國基督教本土化的過程中,生成了豐富的漢語讚美詩,從個人靈修擴展到教會禮儀,從教會內部擴展到公共社會,穿越不同場域,形成靈性資本,以進一步助益於基督教的擴展。
谢仁寿,中国神学研究院基督教研究硕士,现就读于马来西亚浸信会神学院神学硕士班,着重于教父学、教义比较,以及翻译工作。翻译作品包括《希腊教父传统中的神化交易》、《与神的性情有份》、《加尔文的梯子》等。并于不同期刊发表超过10篇学术论文。
徐颂赞老师,青年学者,出版《他者与我者之间》、《中国加利利的歌声》、《神明考古学》等著作,曾获台灣政治大學「陳百年先生學術獎」、台灣宗教學會 「紀念蔡彥仁教授學術獎」、美国杜克大学 「雅歌文艺奖」佳作奖等。
基督教信徒改变世界的雄心,导致不加批判地接受非基督教的权力观,而这使得他们最终不但没能改变世界,反倒被世界影响了。若非建基于正确的神学前提,公共神学的诸概念会容易被信徒所熟悉却未必符合圣经的世界观同化。
本文要讨论的是新自然法与新加尔文主义在繁盛人性与终末论的关系这一主题上的理论互动。这两个思想体系当前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因其能拆毁神圣与世俗领域之间的隔墙,进而释放教会造福公共领域的潜能。
我久慕的亮光今照耀我魂间,自耶稣来住在我心。我如今不流荡,不再入那迷途,自耶稣来住在我心!我的罪虽众多主宝血已涂抹,自耶稣来住在我心!